天人合一 融会贯通的中华木作文化
2014年08月14日 17:01
作者:匿名
来源:中华木作网
摘要:
在宋朝的《营造法式》中首次提到了“木作”这个概念,是中华传统木质工艺与制作行业的习称;之后明代的木作实用手册《鲁班经匠家镜》中更是记录了常用家具、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,以及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和名称。木作,因人的使用而传递着中华民族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。当一个工种在某一个区域聚集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,由于工艺、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、相互借鉴,就形成了一种地域风格,这种风格与本土文化关联紧密,受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影响至深。人们的审美取向以及对包括材料、工艺、造型等方面运用的趋于一致,以致形成了统一的形制,其明显的特征使人一眼就能将其与其他的形制加以区分,这就形成了流派。流派以地域为范围,以做工为基础,以造型为外在表现,所以人们把某一种风格以地域名称命名,比如苏作工、广作工等,简称就成“苏作”、“广作”了。由于它在形制上的自成体系,因此也都可以把“作”改为“式”,如苏式、广式、京式等。说到哪种式,人们脑海里马上就能显现出它的外在形态以及内在工艺特色,这就是木作流派的文化个性。
“作”的概念

如果真的要把作分为老作与新作的话,那可以这样说,老作=地域+形制,它是形制概念,而新作=地域+营销,它是营销概念。老作是先有的形制,后赋予了名称;新作是先冠以名称,再总结、提炼、完善形制。
再直白些,老作是先形成了流派,再赋予一个名称,其名称作为一种流派识别符号;而新作是用名称带出流派,其名称作用是对区域品牌的推广与营销。还是沿用上面的例子,我们可以把苏作、广作、京作改称为苏式、广式、京式,但我们暂时还难以把仙作、东作改称为仙式、东式,起码当下还不成,因为它暂时还不能给予我们一种十分清晰的形制形象,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总结与磨砺。
[ 网站编辑:Alinna ] 已有 15503 次点击
分享到:
相关新闻
- 让你的美扑面而来:企业品牌空间站功能6| 2023年06月06日 13:22:51
- 牵一发动全身:品牌空间站功能5| 2023年06月06日 13:22:51
- 通知与预告:品牌空间站功能4| 2023年06月06日 13:22:51
- 首页也美丽:品牌空间站功能3| 2023年06月06日 13:22:51
- 不过期无广告不受限:品牌空间站功能2| 2023年06月06日 13:22:51
- 前店后库:品牌空间站功能1| 2023年06月06日 13:22:51